关于印发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的通知-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 索 引 号:zz/2020-00361
        • 标      题:关于印发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州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发文日期:2013-05-30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州政办发〔2013〕11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有关部门,省属驻甘南有关单位:

        现将《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21日

        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2012—2016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州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特制定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农牧民收入倍增计划。

        一、基础条件

        2008年以来,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等一系列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农牧民增收步入了快车道。2008—2011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87%的速度增长,2011年达到3106元,较2008年增长51.6%。为此,通过强化农牧业基础条件、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措施,促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农牧业基础不断强化。经过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农牧业建设项目”、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一特四化专项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牧村沼气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州共建设牲畜养殖小区(场)70个,牲畜暖棚6756座,牦牛藏羊种质遗传资源保护、种畜标准化养殖场16个。建设青稞生产基地25万亩,退牧还草820万亩。完成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建造4026座。建成户用沼气32550户。全州农牧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科技水平显着提升,为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畜牧业产值连年增加。2011年,畜牧业喜获第二十七个丰收年。畜牧业实现增加值13.3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70%。完成肉类产量6.02万吨,占全省的16.8%,居第一位,较2008年增长了30%;奶类产量8.35万吨,占全省的17.7%,居第一位,较2008年增长了7.1%。畜牧业的强劲发展,成为农牧民尤其是牧民群众增收最突出、最直接、最便捷的渠道,为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随着我州和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仅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拓展了农牧业功能,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劳动力在更大的范围内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农牧民的工资性收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1年全州农牧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958.7元,增长30.96%,在四大收入中增幅居首位。

        ——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等政策,是我国协调城乡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近年来我州逐步落实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牦牛藏羊保险保费等藏区惠农政策,保证了农牧民转移性收入的稳定增长。随着今后藏区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国家强农惠农力度的不断加大,农牧民的政策性转移性收入还会持续增加,这对农牧民增收也是个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6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10元,较2011年增长3704元,增幅119.3%,年均增长17%。其中舟曲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

        在扶贫攻坚上,全州2016年基本消除贫困。其中舟曲、玛曲两县到2014年基本消除贫困,碌曲、夏河、合作三县市到2015年基本消除贫困,迭部、临潭、卓尼三县到2016年基本消除贫困。2016年,全州贫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9元,较2011年增长1783元,增幅138.6%,年均增长19%。

        为实现以上目标,全州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1655”现代农牧业发展工程,即紧紧围绕建设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一个中心;着力打造牦牛繁育、犏牛繁育、藏羊繁育、犏雌牛养殖、牛羊育肥、特色种植业六大产业带;积极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村基础设施、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科技兴农体系、农牧民培训体系五大建设;重点强化政策、机制、组织、资金、环境五大保障。

        三、增收渠道

        (一)以培育壮大富民产业为抓手,确保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

        1.全力推进高原生态畜牧业“五大产业带”建设,做大做强一产首位产业。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是我州第一产业的首位产业。结合《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第一产业首位产业——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发展方案》,按照《甘南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全力实施牦牛繁育、犏牛繁育、藏羊繁育、犏雌牛养殖和牛羊育肥“五大示范带”建设,大力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过五年建设与发展,示范带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5.2亿元,年均增长15.1%,对五大产业示范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达到70%以上,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3%。其中:

        ——牦牛繁育产业带。涉及玛曲、碌曲两县的7个乡镇29个行政村2个牦牛种公畜基地。

        以本产业带优良的天然草地为基础,以圈滩种草和半人工刈割草场饲草为补充,通过冬春季圈养补饲、推行犊牛哺全乳、30月龄出栏、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提高能繁母牛比例、改善棚、草、水、电、疫病防治等基础条件、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等一系列综合措施,转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将畜群牦牛比例提高到70%以上,能繁母牛比例从2011年的48%提高到2016年的60%,出栏率从2011年的23%提高到2016年的29%,出栏规模从2011年的9万头提高到2016年的11.1万头,面向市场提供商品肉用牛。培育牦牛繁育专业合作社180家,实现村民小组全覆盖,发展合作联社29家、合作总社7家。到2016年,示范带内养殖户家庭经营性收入比2011年提高一倍多。

        ——犏牛繁育产业带。涉及碌曲、夏河、合作、卓尼四县市的8个乡镇31个行政村及2个犏牛繁育基地。

        本产业带依托优良的天然草地,以圈滩种草和半人工刈割草场饲草为补充,通过冬春季圈养补饲、推行犊牛哺全乳、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淘汰牦公牛、劣质牦母牛和藏羊、发展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综合措施,将牦牛能繁母牛比例提高到整个畜群的60%以上,引进适宜的黄牛种公牛及其冻精杂交生产犏牛,其中的公犏牛30月龄前出栏到牛羊育肥区进行育肥后再出栏,在冬春季为肉食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其中优选犏雌牛进入奶牛养殖区作为奶牛饲养。通过改善棚、草、水、电、疫病防治等基础条件,全面提高养殖水平,为牛羊育肥区和犏雌牛(奶牛)养殖区提供优质杂交一代犏牛。发展犏牛繁育专业合作社220家以上、合作联社31家、合作总社8家。到2016年,犏牛年出栏量达到5万头左右,示范带内养殖户家庭牧业经营性收入比2011年提高一倍左右。

        ——藏羊繁育产业带。涉及玛曲、碌曲、夏河、卓尼四县的10个乡镇49个行政村及3个藏羊种公畜基地。

        以本产业带优良的天然草地为基础,以圈滩种草和半人工刈割草场饲草为补充,通过冬春季圈养补饲、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提高能繁母羊比例、推行12月龄出栏、改善棚、草、水、电、疫病防治等基础条件、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将藏羊比例提高到整个畜群的70%以上,能繁母羊比例从2011年的52%提高到2016年的70%以上,繁殖成活率从2011年的79%提高到2016年的90%,出栏率从2011年的37.5%提高到2016年的60%,出栏规模从2011年的50万只提高到2016年的75万只以上,为市场提供商品肉用羊。发展藏羊繁育合作社360家以上、合作联社近50家、合作总社10家。到2016年,示范带内农牧民家庭牧业经营性收入比2011年提高两倍左右。

        ——犏雌牛(奶牛)养殖产业带。涉及碌曲、夏河、合作、卓尼、迭部、临潭六县市的25个乡镇142个行政村。

        本产业带通过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发展乳用犏雌牛养殖,为合作市、夏河县的华羚、雪顿等乳品加工企业供应优质牦牛奶,满足市场对鲜乳的需求。采取人工授精方式,生产杂种二代牦尕力巴牛犊,为生产高端产品胸腺肽和小白牛肉提供原料。犏雌牛(奶牛)存栏量从2011年的8.8万头增加到2016年的20万头以上,牦牛奶产量达到14.4万吨,牦尕力巴年出栏量达到16万头左右,示范带内养殖户家庭牧业经营性收入可比2011年提高一倍左右。发展犏雌牛(奶牛)养殖合作社870以上、合作联社140家以上、合作总社25家。

        ——牛羊育肥产业带。以适宜牛羊冷季育肥的低海拔区域为主,涉及卓尼、迭部、临潭三县的26个乡镇201个行政村。

        本产业带可用来育肥的人工草地和农作物秸秆每年共约18万吨(干),三个月短期肥育牛羊总量可达到88万羊单位,畜源以牦牛繁育、犏牛繁育、藏羊繁育区的架子畜以及犏雌牛(奶牛)养殖区的牦尕力巴为主,每年育肥两茬,架子畜每茬育肥3个月,尕力巴牛犊育肥6个月,为市场提供反季节牛羊肉,特别是减缓肉食品加工企业因原料问题带来的生产季节不平衡。发展牛羊育肥合作社1200家以上、合作联社200家以上、合作总社25家以上。到2016年,示范带内牛羊育肥一项为当地农牧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2.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着力打造第二产业首位产业。顺应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这个第一产业首位产业,特色优势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是我州第二产业的首位产业,第一产业提供原料,第二产业加工增值,一条龙带动农牧民致富。当前,全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能力弱,当地转化率仅为28%,比全省和全国分别低12个和27个百分点,农牧业资源以原料出州的状况尚未改变。为此,今后要依托我州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畜产品资源,推进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首先要支持安多、雪顿、华羚等规模较大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要扶持燎原、科瑞、雪原等成长性较好的企业。并加快组建畜产品产业集团,做大做强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业,综合开发毛绒、骨、血等副产品,逐步形成高原牦牛、藏羊肉精细制品、系列乳制品、血清制品、皮革制品、毛绒制品、骨角制品6大畜产品加工体系,把甘南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6年,培育肉制品加工企业集团5个,乳制品加工企业集团3个,建成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3户,建成各类畜产品加工企业60户。畜产品加工产业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

        3.开发农牧村旅游文化资源,扶持培育三产首位产业。我州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最丰富、特色最明显、发展前景最广阔,是第三产业首位产业的必然选择。要以开发草原风光、绿色峡谷、民俗风情、红色旅游、宗教文化、生态旅游为重点,创建2个国家5A级、5个以上国家4A级、10个以上国家3A级景区。大力支持“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各县市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地点的乡村旅游进行分类规划,对生产经营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经营素质,定期组织到“农(牧、林)家乐”经营成功的地方观摩学习。同时要突出地方特色,积极创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以适应日益扩大的短途、小长假、郊游需求。重点扶持冶力关、郎木寺、新城、桑科、腊子口、木耳、立节等40个专业旅游村和1000户“农(牧、林)家乐”。到2016年,全州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游客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和26%,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达到3%。

        4.统筹发展以高原特色种植业为主的多元富民产业,带动局地农牧民稳定增收。我州自然条件差异大,资源分布迥异,临潭、舟曲宜农县贫困人口居多。从近几年的发展走势看,优质青稞、高产油菜、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经济林果、苗木培育、林下经济、猪禽养殖等多元富民产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区域性发展优势和脱贫效应。要按照“优化品种、连片集中、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广,提升特色种植业效益。利用五年时间,扶持发展3个年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药材生产大县,积极推行藏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将我州藏中药材纳入甘肃陇药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促进优势药种向优势产区集中,东北部重点发展当归、柴胡;东南部重点发展党参、黄芪;中西部重点发展唐古特大黄。在药材主产区基本形成“一乡一品”的品种布局。在迭部、卓尼两县建立杂交油菜制种基地500亩,保障生产用种;在海拔2800米处及以上地带积极开展油菜杂交种的试验示范,逐步扩大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建立青稞良繁与推广长效机制,由育种单位建立原原种和原种生产田,为县市生产原种,县市按扩繁需求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逐年提高青稞良种普及率。巩固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提升设施装备水平,积极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在舟曲、迭部两县建设经济林果标准化示范点,为全州林果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支持。通过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重点打造舟曲花椒、核桃和迭部苹果特色品牌。到2016年,全州藏中药材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达到4万吨;杂交油菜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达到2万吨;青稞面积稳定在15万亩,总产达到3万吨;高原夏菜发展到2万亩,总产达到3.5万吨;经济林果面积达到13万亩,总产达到6.5万吨。

        实施河曲马、河曲藏獒、蕨麻猪、玛曲土着鱼等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制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选育和改良工作,申报国家和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在玛曲县河曲马场发展河曲马的专业化养殖,发展马产业,打造马文化;以玛曲为中心建立河曲藏獒研繁基地,推进产业化发展;积极开展黄河土着鱼类极边扁咽齿鱼人工驯养繁育孵化,为规模化人工养殖土着鱼类和增殖放流奠定基础。

        鼓励林下特色种养,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利用林下空间、林缘区域探索推广林下鸡禽类养殖、林下养蜂等养殖和林果、林菜、林菌、林药间作等林下种植。

        积极争取对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的优惠信贷政策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提高贴息标准,扩大技改项目实施面。在大力支持藏香、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成药等民族特需品生产企业的同时,及时调整充实民族特需品目录,对市场潜力大、新兴的民族特需产品及时纳入目录,使这些产业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16年,多元富民产业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

        (二)以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为两翼,带动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坚持培训与主导产业相结合。围绕畜牧业“五大示范区”建设和多元富民产业发展,采取包村蹲点、进村入户、驻场包棚等方式,“手把手、面对面”的开展暖棚养畜、牛羊育肥、疫病防治、饲草料种植和地膜覆盖等实用技术培训,切实解决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坚持培训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依托州县农牧民培训机构、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室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农牧民培训基地,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两后生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分类分层次开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等生产经营性培训和村级防疫员、沼气工等技能服务性培训。坚持培训与转产转岗相结合。围绕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宾馆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牧民转产转岗创收能力。坚持培训同双联行动相结合。充分利用联村单位的技术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坚持培训同劳务输转相结合。鼓励各县(市)在州外建立劳务基地,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自发性向组织性、由短期性向长期性转变,今后要把工资性收入在农牧民收入构成中的比重和外出务工寄回来的资金增长幅度,作为衡量和考核县市和部门促农增收的重要依据。到2016年,全州劳务输转13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4亿元,为农牧民人纯收入的贡献达到37%。

        (三)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引擎,促进农牧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牧业补贴力度的有利时机,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的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乡镇惠民办公室,通过电子信息平台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资金、享受范围、享受对象、享受标准等内容及时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牦牛藏羊青稞保险保费补贴、草原补奖政策资金等惠农补贴和农牧村最低生活保障、农牧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资金不折不扣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实现补贴增收。同时,探索完善有关补贴的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新增农牧业产业化补贴资金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二是对于正在实施的牦牛藏羊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争取国家扩大覆盖面和补贴标准,保证畜牧业五大产业区专业合作社的牦牛、藏羊应保尽保。三是用足、用活、用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这个我州农牧民收益最大的农牧业惠农政策,力争今后每年落实国家补奖资金2.5亿元以上。到2016年,转移性收入为农牧民人纯收入的贡献达到10%。

        (四)以农牧民土地(草场、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核心,推进农牧民财产性收入有序增长

        按照“全面部署、重点推进”的原则,力争三年完成农牧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彻底解决草场承包不到户的遗留问题。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促进农村承包地、农牧户林权、草原承包权的流转,把“死资产”变为“活资本”,努力增加农牧民的土地收益,实现财产增收。鼓励和支持承包耕地、草地、林地向种养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要使土地流转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做到以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的规模发展带动土地流转。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到2016年,转移性收入为农牧民人纯收入的贡献稳定在2%。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要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核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好的统筹农牧业、农牧民和农牧村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促农增收的强大合力。农牧、经信、林业、旅游、文化等产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产业管理和项目规划,具体论证实施推进产业发展的各类建设项目,搞好技术服务与指导;发改、财政、扶贫、人社、科技等产业促进部门,要按照首位产业发展方案,优先安排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土地、交通、水电、金融保险等产业支持部门,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放宽限制条件,支持方案的实施;工商、税务、质检、卫生、审计、纪检等产业规范管理部门,要规范首位产业方案实施的相关经营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按照《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办法》,继续完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考核制度,在年度考核中体现分区域、分层次指导的原则,协调推进不同区域的农牧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对出色完成增收任务的县市和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保障资金投入

        各县(市)要积极筹措首位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并确保逐年增加。财政新增收入和土地出让收益要切实向农牧业和农牧村倾斜。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机遇,特别是实施“十二五”藏区发展规划、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现代畜牧业省级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争取项目,以项目驱动农牧民增收。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要纳入“三农”发展专项资金范围,重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财政扶贫专项、扶贫整村推进、黄河项目资金、“阳光工程”培训资金等各项支农资金。

        (三)加强农牧村金融服务

        加强财政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利用贴息、担保、保险等方式,综合运用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调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牧业。州内各级各类金融机构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调整信贷结构比例,加大支农支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农牧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融资担保机制,逐步形成以州级担保公司为骨干,县市担保公司为支撑的多层次担保体系;积极扶持甘肃银行在甘南开展业务,积极筹备成立覆盖beat365下载唯一官方网_必发365手机网页版官网_bst365老牌体育县(市)的村镇银行;从法律层面上解决农牧民土地使用权属抵押贷款的障碍,放宽贷款准入门槛。

        (四)加强以合作社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以合作社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现代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充实总社、延伸联社、服务到合作社”的思路,州县(市)科技单位共同扶持州级合作社,从机构、设施、队伍建设三方面着手,加强合作总社和联社在饲草料、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农技、农机推广等方面的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业务人员的考核、培训,鼓励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深入各级各类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机制,切实发挥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以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开展经营管理人员系统培训,使其走上规范化经营道路。

          

        Copyright© 2019 GNZRMZF.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地址:甘肃省合作市人民街96号    投稿邮箱:tougao@bjpall.com   ICP备案号:陇ICP备14000511号-3   甘公网安备:62300102000081号  网站标识码:6230000007

        网络谣言举报电话:(0941)8218089   举报网站:http://www.gsjubao.cn/     举报邮箱:xs8218089@163.com   技术维护单位: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