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对全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全面部署。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乡村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全省粮食产能达到1163万吨,连续8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00亿元以上,戈壁生态农业投入资金超过110亿元、累计建成2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2393个。一批彰显甘肃特色、体现乡村价值、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产业,正在农村广阔天地中不断成长壮大,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支撑。
但是,我省乡村产业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不长、产业主体不强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需加强引导和扶持。这次省政府印发的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乡村产业发展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是指导全省乡村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实施意见》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实施意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立足甘肃省情农情,切实把国务院要求与甘肃“三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认真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突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充分承接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精神,对照具体条文逐条起草,全面落实文件各项要求,确保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走样。三是紧贴省情农情。《实施意见》坚持从我省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落实《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和《关于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紧贴省情农情,把握我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干旱高寒、病虫害发生少、工业污染小、环境承载力大等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在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布局、主体培育、保障措施等方面,统筹考虑我省发展实际,既承接了国务院《指导意见》的总体内容和要求,又具有甘肃发展实际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三、《实施意见》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我省《实施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充分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
目标任务是: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五小”产业为补充的乡村产业体系,初步走上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产品绿色化、营销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增幅高于一产增幅,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7%,以两个“三品一标”为支撑的“甘味”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四、《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实施意见》主要内容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我省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目标。二是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项主要任务,即充分挖掘“寒旱”特质优势,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拓展乡村产业,促进融合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实现联动发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科技引领,推动创新创业升级。三是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举措。即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四是强化了组织领导,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落地见效。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五、《实施意见》就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提出了哪些举措?
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特色农业基本形态的最新概括和明确定位。《实施意见》对发展丝路寒旱农业举措进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细化和实化。一是要调优产业布局。主要是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重点、地方特色产品为补充,形成“一带五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二是突出戈壁生态农业。充分利用河西地区光照充足、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独特优势,集着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瓜果等设施农产品,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和产业化。三是构建生产组织体系。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各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组织市县经销队伍抱团出省,强化市场功能,探索农产品营销体系。
六、我省乡村产业振兴中支持发展的主要业态有哪些?
乡村产业振兴,要摆脱之前单纯发展种养业的传统思维,对产业发展的业态进行拓展,走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一是农产品加工业。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初加工。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业强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加工强县,争创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二是乡村休闲旅游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和美丽乡村旅游示范片带。三是乡村新型服务业。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改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四是多类型融合业态。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发展中央厨房、农超对接、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推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
七、《实施意见》对乡村产业布局是怎么谋划的?
《实施意见》按照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思路,对乡村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实现联动发展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一是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乡镇、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二是推进镇域产业聚集。采取重点扶持、梯次推进的方式,推动建立中小城镇、重点镇、特色村合理布局、统筹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三是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招商引资,建设生产基地。
八、《实施意见》有哪些具有“含金量”的新政策?
《实施意见》把过去分散在各个相关文件中关于“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到落实用地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全部梳理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各经营主体掌握运用,同时也便于各个部门按照要求抓好贯彻落实。可以说,给乡村产业经营主体送了一个政策“大礼包”。具体来说:
在“钱”的方面:一方面,健全财政投入机制。这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这一比例的提高将会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创新乡村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短板,这一次文件重点提出了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
在“地”的方面: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时候,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及融合发展,这方面盘活后,就会更好地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
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的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现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九、下一步如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
为确保乡村产业振兴取得实效,从3个方面贯彻落实。一是分解任务。在文件发布的同时,就将各项重点任务明确到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压实责任。二是广泛宣传。通过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解读文件精神,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落实。三是适时督查。把握时间节点,突出重点,改进方式,对各市、各部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情况开展督查调研,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全省落地见效。
相关文档
链接: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